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新闻联播》点赞这位西理工校友!

为校友点赞的 西安理工大学 2021-11-07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守护战鹰健康的心脏,就是我们神圣的职责。”这句话出自我校材料学院95级焊951班校友孙红梅之口。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给飞机发动机维修就是在心脏上做手术。近期,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系列节目《大国工匠》,5月2日的“大国工匠”正是飞机心脏的“主刀医师”孙红梅。



新闻联播截图

人物简介  孙红梅

女,汉族,1975年12月出生,1999年7月获西安理工大学焊接专业学士学位,2019年7月获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特种工艺专家、高级工程师,空军装备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湖北省人大代表。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扎根深山,坚守航修报国梦

1999年孙红梅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航修事业的热爱,毅然选择了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5713工厂,一干就是20余年。20多年来,她甘于奉献,执着坚守,扎根修理现场破解技术难题,无偿加班将近1500个工作日;坚持以匠心致敬初心,先后主持参与20余项科研项目、30余项特殊修理项目,解决了近百余项修理瓶颈,保障了600余台发动机,像外科医生一样,将战鹰心脏的“伤口”完美缝合。2017年,她凭借过硬技术和突出业绩贡献,当选空军首届“金牌蓝天工匠”



立足岗位,攻坚破难显本色

孙红梅坚持军品必为精品的理念,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将无数次“不可能”变成“可能”,研究了10余项装备核心修理技术,可靠性甚至超过制造厂新品。在某型发动机燃烧室机匣裂纹精密修复中,她灵活应用多种焊接修复技术,自创“镜面反光仰焊技术”攻克狭小空间盲焊难题。她深入研究脉冲激光焊接技术,实现机匣“天窗”快速精密修复,经过一系列修复后变形量不大于0.003mm,并杜绝了次生裂纹产生,成功修复燃烧室机匣30余台,成为领先国内同行业的关键技术。在恢复某型涡轮叶片阻尼凸台研究中,她研究制定微熔焊工艺,优化调整工艺流程,同时组织开展脉冲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使叶片焊接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8%,修复百余台发动机。在解决高导内机匣变形超差难题中,她从机件安装方式、工作应力、材料性能等方面深入研究机件变形超差原因,带领团队通过近百次试验,解决了空间异形曲面焊接难题,最终变形量由原来的1.2mm降至0.01mm,大幅提升了装备修理质量。



超越创新,紧盯前沿勇攀高

孙红梅深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工厂软实力,还能为产品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一直以来,她密切关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焊接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致力于将先进工艺和技术引入发动机修理中,形成先进焊接修理能力。针对传统焊接方式对钛合金材料零件性能造成很大损伤和变形的问题,引进激光焊接工艺,面对国内无相关参考标准、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等难题,她带领团队进行攻关,着手设计全新工装夹具,经过近两年上百次实验,摸索出适合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的激光焊工艺,在系统内首次编制“激光焊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形成激光焊接修理能力,攻克了钛合金零件焊接变形的难题。她积极开展激光冲击强化工程化应用,提高发动机部分零部件的抗疲劳性能,在600余台发动机上推广应用,解决了该类零件易出现疲劳断裂的问题。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厂延期开工。复工复产后,孙红梅带领她的攻关团队加班加点,抢进度保周期。孙红梅与相关人员组建联合攻关组,一直紧跟现场修复故障、排除隐患、制定方案,为解决难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无私帮带,引领团队共成长

在个人成长的同时,孙红梅更关注技艺的传承推广,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工厂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红梅工作室”。通过收集修理一线故障需求,带领团队成员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她利用工作室平台,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解决装备修理瓶颈问题为抓手,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加速了青年技术人才成长,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团队成员逐步成长为技术能手和工厂一、二级技术专家。2018年,工作室研究的“航空发动机复杂腔体类机件裂纹故障激光熔覆工艺研究”项目,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科研项目库,完成湖北省重大项目“基于应力控制的抗疲劳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及再制造中的应用研究”。2019年,工作室组织完成襄阳市重大科技项目“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应用研究”并推广应用。在工作室功能发挥上,她和团队积极打造预制、清理、修复、强化一体化的航空装备再制造链条,“红梅工作室”获得“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感念母校,不忘初心再出发

1995年9月,孙红梅顺利以第一志愿进入西安理工大学,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在进入焊接专业学习之前,她已对这个专业作了基本了解,她认为国家在材料方面很有发展前景,对自己而言,今后或许也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刚踏入大学校门,有些陌生,但在逐步适应与熟悉之后,她对学习生活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实能上大学就已经很满足了,学校的老师同学们都很好。我还记得魏兵老师批改作业非常认真,常常认可和鼓励我们,何望云、唐远河老师对我的课程学习提供了很多帮助,毕业设计导师成军老师给予了我孜孜不倦的指导,还有当时的辅导员任晖老师和班主任高勇老师,他们跟我们年龄相当,爱跟我们打成一片,带给我们很多正能量。”回忆起当年悉心教导和暖心陪伴的老师们,孙红梅的话语中更多的是感恩和想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机械学院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学校发展改革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迎来了一批批正值芳华的青年们,他们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他们同学校一起,大步迈向充满希望的新世纪。相比今时,当时在校学习生活虽然简单却一点也不单调。“材料学院女生比较少,到我这届多了一些。我们焊951班有6个女生,虽然是女生,但是大家都不怕苦,我是从农村来的,当然也不怕吃苦,平时对自己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孙红梅说,“现在的信息比较发达,诱惑会比较多。那时候我们每天的主要心思都在学习上,女生也很少花时间打扮自己,所以学院的整体学风很正,学生都很踏实。其实我当时的电焊和二氧化碳焊一开始做得并不好,更多的是踏踏实实练习,一步一步慢慢搞定。这些积累给我今后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课余生活中的孙红梅总是很积极,也尽显山东人的豪爽。同是一个班的同学,大家常常交流沟通,班长、团支书也很善于凝聚班级力量,经常组织大家外出野餐,一起包饺子,一起打篮球。有一次,孙红梅和体育委员打赌投篮,最终,她以五投四中的超高命中率获胜,而体育委员则无奈地获得了一次请客买冰淇淋的机会。回忆起学校生活,孙红梅笑着说:“有的同学买了电脑,大家就都会跑去凑热闹,玩玩电脑、学学编程,男生们学得快,总是调侃女生‘笨手笨脚’的。”朝夕相处的四年里,有欢笑,也有感动,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支撑起了他们深厚而又美好的友谊。

毕业多年后,孙红梅曾重返母校,“走到学校外墙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觉得一切都很不可思议,想起了老师同学们,感觉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天夜里,孙红梅在学校南门天桥下夜市吃了宵夜,思绪飞回到1995年。毕业近20载,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做,踏实去做,就肯定能实现自己梦想。”如今在她的眼里,她的心里,学校依旧是原来那个熟悉的模样。

大国工匠,传承国家工匠精神,战鹰翱翔,红梅花傲然绽放。孙红梅扎根深山,坚守航修报国梦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更值得更多人铭记和传扬。她是英雄,是榜样,也是无数奋进在平凡岗位的“前浪”之一,对于“后浪”师弟师妹们,她真诚寄语道:“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和世界领先水平还是有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材料方面比较薄弱,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能够在材料方面做出一些贡献,不管到哪个企业,都能够取得不一样的成绩!”对于母校,她深情祝福道:“学校近年来发展迅速,希望学校有更好的发展,材料学院取得更大的进步。”





观看孙红梅校友事迹之后,我校师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回忆,有感想,还有深深的祝福。




材料学院院长张国君说:



孙红梅在平凡的焊接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敬业奉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她攻克了工作中的一个个焊接难关,解决了多个飞机发动机的维修难题,孙红梅的事迹完美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的内容,爱岗敬业的孙红梅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国家级人才,是我院全体师生学习的榜样。


孙红梅当年所在焊951班班长张嘎说:



转眼间从西理工焊接专业毕业20余年了,大学的四年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焊接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本科四年我们不但学习了材料领域与焊接专业系统的知识,母校焊接专业的教育使得我们具备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培养了我们务实、专注与勤奋的品质。

孙红梅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身上总是充满着正能量。发自内心的善良、正直与朴实使孙红梅成为全班同学最信赖的人。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她总是很友善、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在学习上,孙红梅踏实、努力、专注。在过去几年,孙红梅获得很多荣誉称号,同学们都由衷地感到骄傲。

母校培养了大量理工科人才,他们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以母校为荣。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母校对我们学识、志向和品质全方位的培养,赋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受益终身,感恩母校培养。希望母校越办越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业绩。


孙红梅当年所在焊951班团支书文枢说:



上学的那几年,焊接方向的条件比较艰苦,就业前景不甚明朗,同学们会有些许迷茫,但也都埋下头努力学习。所以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普遍能吃苦,能够在逆境中坚持而不是放弃,这是焊接专业同学共同的特质。

在我的印象里,孙红梅有几点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学习很刻苦,任何时候去上自习,都能够看到她在认真学习。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二是乐于奉献,任何活动、任何工作,只要需要,她都非常地积极参与,过程中从不说苦,乐呵呵干到最后,很多很难的事情,看到她在,我们就不觉得难。三是很有亲和力,跟大家聊天总是不停地笑,大家有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讲,是很好的倾听者,很好的负面情绪消除者。

孙红梅是一个责任感、荣誉感超强的人。虽然她不说,但我们知道,取得这么突出的成绩,一定是吃了比荣誉多得多的苦,作出了比成绩多得多的奉献。由衷替她高兴,并以她为骄傲,希望她照顾好自己,健康的孙红梅是家庭、亲友、国家共同的财富。


教师田娜说:



孙红梅是焊951班的校友,低我一级。当年材料系只有铸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三个专业,学生较少,女生就更少了,所以邻级的同学相互也都熟悉。红梅来自山东,在焊951班6个女生中个子最高。她热情善良,见人时总是抿嘴一笑。学习踏实,动手能力较强。四年的大学学习培养了她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求真务实的材料人作风。对女生而言,焊接是辛苦的,但她却在焊接技术岗默默坚守了二十余年,用坚韧和担当不断创新和提升自己。她取得的成绩是我们理工大的荣耀,更是材料学院的自豪。红梅用行动激励和鼓舞着所有材子材女磨砺青春、升华人生,建功立业新时代。


研究生樊伊朵说:



孙红梅师姐的事迹令我感到敬佩,同样作为材料学子我也感到自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航天实力迅猛发展,这不仅是时代带来的机遇,更是背后无数科研人员坚守岗位、勇于创新得来的。而创新不只需要奇思和妙想,更需要勇气和忍耐,突破不会每天发生,需要日积月累,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收货更多的创新。像孙红梅师姐这样的大国工匠还有很多,他们在这伟大事业中持续发扬螺丝钉精神,是我们每一名学子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本科生陈玉莹说:



攻克技术难关,“为航空发动机做手术”的孙红梅师姐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成功解决发动机修复难题。始终以“大国工匠”的姿态守护着战鹰健康的心脏,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们真正应该追的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真正地学以致用是对知识最大的尊敬,真正的致敬青春是在奋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祝愿孙红梅师姐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END


特别感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
王若璞 罗勇刚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稿 | 李立晗

图片来自受访者本人

排版 | 岳怡婷

编辑 | 岳怡婷 罗驰

责任编辑  |  彭雅兰 张常春

审核 |  王凌云

监制 |  王辉






图文由 单行线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西安理工大学(XUT1949)。

投稿至邮箱110075916@qq.com或在后台留言。




为校友自豪,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